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9篇
航空   147篇
航天技术   105篇
综合类   13篇
航天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基于修正罗德里格参数的小卫星SSUKF姿态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无陀螺的三轴稳定偏置动量小卫星三轴磁强计和太阳敏感器获得观测矢量,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球面分布采样Unscented变换滤波(SSUKF)和修正罗德里格参数(MRPs)的姿态估计方法,给出了算法模型.SSUKF在保证滤波性能的基础上减少了采样点个数,减轻了星载计算机的负载;用MRPs描述小卫星姿态大幅减少了计算量.某小卫星的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兼顾了精度、收敛速度和鲁棒性,且提高了计算效率,适于小卫星.  相似文献   
62.
金靖  王峥  张忠钢  宋凝芳  张春熹 《宇航学报》2008,29(6):1912-1916
在-40℃~60℃温度范围内测试了数字闭环光纤陀螺的标度因数、偏置和噪声,基于对测试 数据的分析指出,零偏稳定性大于0.3°/h的光纤陀螺的温 度误差主要来源于标度因数误差和偏置误差。利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零偏与温度、温度梯度 之间的线性关系和标度因数与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了零偏误差和标度因数误差的多元 线性回归模型。在模型中引入到达探测器的光功率作为新变量,提高了标度因数模型精度, 并使计算量减小40%。建模结果表明,标度因数误差回归模型的残差均方(RMS)达到1
(bit/(°/s)) 2,偏置误差回归模型的残差均方达到0.067(°/h) 2。  相似文献   
63.
国防R&D项目的评估与中止决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对国防R&D项目进行评估及中止决策的重要意义.探讨了神经网络方法用在国防R&D项目中期评估及中止决策的可行性.提出了适用于国防口R&D项目评估及中止决策的BP多层神经网络方法.选用了国防口正在进行研究的52个项目作为实证分析案例,利用BP多层神经网络方法对之进行了分析处理.分析结果识别出了影响国防口R&D项目发展前景的6个重要因素,同时,对52个项目进行了归类处理,并对该52个国防口R&D项目作出了继续、暂停及中止研究的决策.案例研究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实施较为方便、计算较为简单,其有效性令人满意.这表明BP多层神经网络方法在R&D项目中止决策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4.
局部可观测理论在INS/GPS机动对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研究INS/GPS(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组合系统的姿态角误差可观测性出发,首次将局部可观测性理论应用于INS/GPS组合系统,定量地计算出各种不同机动方式的局部可观测矩阵的条件数,找到了提高姿态角误差可观测性的最佳机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载体做正弦水平机动飞行可以提高姿态角误差局部可观测性,使空中对准时间明显减少,姿态角误差大大降低.当对准时间为120 s时,东北天向姿态角误差的均值分别为12.34″,12.19″和-28.31″,它们的均方根值分别为0.97″,1.05″和0.62″.   相似文献   
65.
针对电液伺服阀在极端低温下温漂大的问题,以+40℃时电液伺服阀初始零偏为基准,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某型射流管伺服阀不同温度的零偏试验数据,得到了极端低温下的伺服阀温漂与+40℃时初始零偏的数学关系。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极端低温时射流管伺服阀的温漂与+40℃时的初始零偏存在非常显著的线性关系。温漂与电液伺服阀制造与装配工艺过程密切相关,与结构及其装配不对称有关。电液伺服阀结构上的微观不对称现象,在极端低温下显现出来,尤其是呈现出较大的温漂。降低温漂的主要措施是提高电液伺服阀结构与装配的对称性,降低初始零偏。  相似文献   
66.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PPP) usually takes about 30?min to obtain centimetre-level accuracy, which greatly limits its application. To address the drawbacks of convergence speed and positioning accuracy, we develop a PPP model with integrated GPS and BDS observations. Based on the method, stations with global coverage are selected to estimate the fractional cycle bias (FCB) of GPS and BDS.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time series of wide-lane (WL) FCB, and the single day change of narrow-lane (NL) FCB are analysed. It is found that the range of GPS and BDS non-GEO (IGSO and MEO) WL FCB is stable at up to a 30-day-time frame. At times frame of up to 60?days, the stability is reduced a lot. Whether for short-term or long-term, the changes in the BDS GEO WL FCB are large. Moreover, BDS FCB sometimes undergoes a sudden jump. Besides, 17 and 10 stations were used respectively to investigate the convergence speed and positioning errors with six strategies: BDS ambiguity-float PPP (Bfloat), GPS ambiguity-float PPP (Gfloat), BDS/GPS ambiguity-float PPP (BGfloat), BDS ambiguity-fixed PPP (Bfix), GPS ambiguity-fixed (Gfix), and BDS/GPS ambiguity-fixed (BGfix). The average convergence speed of the ambiguity-fixed solution is grea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ambiguity-float solution. In terms of the average convergence time, the Bfloat is the longest and the BGfix is the shortest among these six strategies. Whether for ambiguity-float PPP or ambiguity-fixed PPP, the convergence reduction time in three directions for the combined system is the largest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BDS. The average RMS value of the Bfix in three directions (easting (E), northing (N), and up (U)) are 2.0?cm, 1.5?cm, and 5.9?cm respectively, while those of the Gfix are 0.8?cm, 0.5?cm, and 1.7?cm. Compared with single system, the BDS/GPS combined ambiguity-fixed system (BGfix) has the fastest convergence speed and the highest accuracy, with average RMS as 0.7?cm, 0.5?cm, and 1.9?cm for the E, N, U component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67.
对未扰零误差流形与受扰零误差流形进行了定义,讨论了两者的关系,给出了保证受扰零误差流形与未扰零误差流形的差有界时,系统所受的状态扰动应满足的条件;分析了受扰零误差流形上的输出调节,给出了受扰零误差流形上的输出调节误差满足指定性能指标时,系统所受的输出扰动应满意的条件。  相似文献   
68.
结合陀螺在微小卫星上的使用,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其余敏感器信息的陀螺随机常值偏置实时在轨标定技术.该技术利用陀螺在轨实时测量信息,结合卫星姿态动力学本身的约束,实现了陀螺加电后初始随机零偏的在轨实时确定.分析了标定模型的可观性,得出了该技术的适用条件.仿真结果表明,该标定算法具有较高精度,对陀螺采样频率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并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在给定的姿态动力学模型的精度条件下,100 s内基本稳定,收敛精度在1.0 (°)/h左右,标定性能可满足空间任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69.
星图匹配制导中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新一代弹道导弹的快速、机动反击能力和射击精度,采用星光,惯性组合制导足最佳的选择。本论文给出了基于双星敏感器的、星图匹配制导系统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根据弹道设计导航星表.极大地简化了弹载星表;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星光制导的凸多边形箅法,合理地减少了匹配的星对角距数目。这两项技术保证了星图匹配制导技术的实用性。提出了一种分离初始定位、定向误差及平台漂移误差方法。采用凸多边形的星图识别算法可同时获得多颗星的瞬时位置,结合恒星在像平面的位置可解算导弹在赤道惯性系和发射点惯性系的三轴姿态,最后,给出了导弹初始定位、定向误差的数学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0.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目标定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系统和深入地研究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对地面目标的定位问题,详细阐述了利用卫星历表和雷达回波数据的距-多普勒参数对目标定位的方法,并用解析法推导出目标相对于星下点位置的计算公式,以及目标的地球经纬坐标公式,并且明确地给出了目标位置的计算程序。在此基础上还完成了关于地面目标定位误差的较完整的分析,导出了一套相应的计算公式,解决了文献中的一些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